陷入騙局后,寵物領養人該如何維權?
和林林、杉杉一樣,近年來,遭遇寵物“免費領養”騙局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以品種貓為主。
對于打著“免費領養”的幌子,簽署協議“強賣”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隨著寵物貓市場火熱,部分貓販子和“后院貓舍”惡性競爭,隨意繁殖,導致品種貓價格跳水,大量囤積的品種貓銷售困難。
于是,有人假借“免費領養”,“套路”領養人,甚至銷售有健康問題的寵物,最后由領養人承擔損失。
被對方“套路”簽下合同的林林告訴記者,“對方也沒有給出滿意的解決方案,后面不太想按照合同購買貓糧了,但擔心違約要付賠償金。”
領養人和送養人簽署的寵物免費領養協議是否合法有效呢?“民事合同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只要協議內容是各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且不存在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等特定無效情形的,都應當認定有效。”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閆兵表示。
但倘若在免費送養寵物時,送養方隱瞞寵物生病等問題,還通過寵物免費領養協議售賣劣質食物、寵物用品,當事人可以訴諸法律。
閆兵告訴中新財經記者,“首先,隱瞞被領養動物的重大疾病或缺陷可能構成民法中的重大誤解或締約過失情形,當事人可以根據具體情形主張撤銷或解除合同。”
“其次,針對售賣劣質寵物食物及用品的情形,當事人可以以消費者的主體身份主張消費者權益,同時根據《民法典》第五百條之規定,當事人可以據此主張賠償。”
“此外,這種情形還涉嫌以合法手段掩蓋非法目的,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閆兵補充道。
至于杉杉遇到的虛構寵物免費送養事實,在支付托運費等費用后將其拉黑這一情況,閆兵認為,“這種情節屬于典型的詐騙,如果達到對應的非法獲利數額或者多次實施類似詐騙活動,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這種情況,此前有地方法院發文提醒稱,“免費領養寵物”是一種流行于網絡的新型詐騙手段。對于網上發布的免費領養信息,領養人需要仔細核對,切勿同情心泛濫或者貪小便宜心理作祟,盲目相信對方。領養寵物最好選擇同城當面領養,謹慎選擇異地領養。寵物在外地時,領養人最好自己選擇正規物流公司和貨到付款方式,切勿輕易匯款或轉賬。一旦發現被騙,應保存證據,立即報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