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們搬到東泉瀘村新校區的第三個月,終于要開始自種自吃、自力更生的嘗試了。第一步,我們準備在星神愛心農場里種玉米,冰激淋水果玉米;種地瓜,最好最好的蜜薯。既能給孩子們吃,還能賣錢改善生活,最重要的,我們想帶著孩子們探索一條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自強、自立之路。
詩和遠方是啥
4月份,因為疫情,我們已經在東泉瀘村里困了一個月,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星神的校門。
我們老師和外地住宿沒法離開的孩子們,還有門衛田大爺,就一起過著白天上課,晚上數星星的日子。實在寂寞的時候,就從地里找幾塊磚,壘個灶,烤土豆和地瓜吃。
圖片
那時候才知道,曾經住在城市里以為的田園風光、放羊牧馬,從來不是詩和遠方,而是寂寞。但很快我們就知道,不止是寂寞,還有汗水和獾。
谷雨前,田大爺說,我們得抓緊種地瓜和玉米,晚了谷雨就來不及了。
田大爺來星神工作前,當過多年的兵,做過南部山區十幾年的村支書,他的話一直比濟南的天氣預報還靈。
我們買來最好的地瓜秧子和玉米種子。地瓜是從山東省農科院甘薯團隊進的蜜薯秧,玉米是買的甜糯冰激淋水果玉米種子。
圖片
老師們和孩子們全副武裝,準備迎接詩和遠方。
圖片
圖片
玉米和地瓜
第一步,墊土、耕地、翻土——校園里有塊愛心田的土層比較薄,土質硬,下面很多石頭,機器一耕就崩了齒輪。田大爺說老天爺餓不死勤快的人,咱們把地墊高吧,至少墊高10公分以上,才能種啥活啥,要不就只能種草了。
于是我們從外面買了6大卡車的優質黃土,在地上堆了6個小山頭。
揮舞鐵锨,開始推土。第一天,一個老師崴了腳,一個砸了腳面,一個劃了手。N個差點把小推車推到溝里。
圖片
圖片
整整過了一個多星期,老師們推著小推車,孩子們跟在身后著撿石頭,再喂上肥料,終于墊出了一塊將近2畝地平整的愛心田。
起壟子——我終于知道種地瓜還要先起壟子,也就是在地里要先翻起一道道高高的小土堆,然后把地瓜秧插到壟子里。
這不僅是體力活,重點還是技術活。此一局,生活老師完勝特教老師,特教老師頓時卑微到了塵埃里。
種玉米相對簡單點,保持一定的間距即可。
田間沒有水,我們都是用刷完油漆的油漆桶挑水,然后用廢棄的安全帽往給每棵苗子澆水。澆完一壟,腰都直不起來,只見老師們扶著地默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要再浪費,就讓他吃土……然后邁著羅圈腿再去挑下一擔水。
圖片
孩子們跟在后面,埋種子,撒羊糞和肥料。
圖片
羊糞是在旁邊一個村子養羊人家那里買的,買羊糞的時候,老師們看著人家的大肥羊直流口水,回來一邊撒著羊糞一邊商量咱們養羊行不行?
田園風光?放羊牧馬?都是做夢。那是挑腫的肩,直不起的腰,抬不動的胳膊,糊滿泥巴的腿。
圖片
圖片
獾
谷雨前,累死累活,種好了玉米和地瓜,后來的日子,天天流著口水等它們成熟,至于澆水、拔草,俱是親歷親為,雖說累,但能看到希望啊。
直到有一天,獾來了。
圖片
6月下旬的一天,田大爺早上起來就火急火燎地喊:“歡——歡——那個字我寫不出來,就這個音,來把咱們地瓜玉米霍霍了。”
老師們立刻群情激憤,跑到地里一看,果然,蜜薯地里好多洞,一些剛長成形的小蜜薯都給刨了出來,地瓜葉子也給霍霍了一大片。
圖片
心疼得老師們站在地里直叫喚:“獾都吃完了,孩子們吃什么呀?”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感情我們的玉米和蜜薯好吃,獾每夜都來光顧,甚至我們的雞舍上面,還看見了一只老鷹在盤旋,后來也降落到了我們的玉米地。
美麗的詩和遠方啊,竟然還有獾。
欲哭無淚啊,終于深刻理解了魯迅筆下的閏土為什么一定要叉獾。
圖片
可我們不會呀。下藥不敢,我們的地里別說農藥了,連除草劑都沒打過。后來還專門上網查過,獾這玩意是保護動物,不能弄死不能吃。
扎了稻草人,事實證明沒鳥用,獾比人都精。
束手無策,直到7月9日那晚,我們剛剛長成的新鮮水果玉米,一晚上被獾吃掉了27個。
我們辛辛苦苦種的玉米啊。大家心疼得都要哭了。當天晚上,我們終于咬緊牙關,學著老農民在玉米地里下套。結果……
結果,獾沒套住,把老師給套住了……
圖片
所以,我們現在要跟獾爭分奪秒搶時間,抓緊把玉米吃掉賣掉。正宗新鮮甜糯水果玉米,全是老師和孩子們親手種植。
獾喜歡,我們更喜歡~
昨天我們剛剛嘗過,非常甜非常甜,比加了糖煮的玉米粒還要甜,粒粒清新,滿口香甜。
第一波采摘下來的玉米,我們寄給了曾經幫我們建設新校園的愛心單位和志愿者。
如今,第二波又成熟了。
4元一個,下訂單當天孩子們親手采摘最新鮮的玉米,30個玉米以上包郵。也歡迎您來現場采摘。盡管撿最大的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