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教學設計1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4頁例3,練習十二5,6,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運用正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運用正比例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函數思想,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運用正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作業本,數學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1)飛機飛行的速度一定,飛行的時間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變,梯形的面積和高。
(3)一個加數一定,和與另一個加數。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課題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正比例的一些知識,應用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比例的應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課件出示例3
教師:這幅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事情?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教師: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導學生思考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報紙的單價,再求8份報紙的總價,就是李老師應付給郵局的錢。
(2)195÷(5÷8)=312(元),先求5份報紙是8份報紙的`幾分之幾,即195元占李老師所付錢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出李老師所付的錢。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報紙是5份報紙的幾倍,再把195元擴大相同的倍數后,結果就是李老師所付的錢。
3.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答
如果有學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師可以直接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解?"讓學生說出解題理由后再歸納其方法;如果學生沒想到用正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可作如下引導。
教師:除了這些解題方法外,我們還會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嗎?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有關正比例的知識思考: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題中什么量是不變的?一定的?
(3)題中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出:題中有所訂報紙份數和所付總錢數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所付總錢數÷所訂報紙份數=每份報紙單價,而題中的每份報紙單價一定,因此所付總錢數和所訂報紙份數成正比例關系。
隨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同步板書:
教師:運用我們前面所學的正比例知識,同學們會解答嗎?準備怎樣列比例式?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師應付的錢數設為x元,再根據所付總錢數所訂份數=每份報紙單價的關系式,列式為1955=x8。
教師:同學們會計算嗎?把這個比例式計算出來。
學生解答。
教師:解答得對不對呢?你準備怎樣驗算?
學生討論驗算方法,教師引導: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們的比值相等,與題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確的。
三、課堂活動
1.出示教科書第49頁的例1圖和補充條件
竹竿長(m)26…
影子長(m)39…
教師:在這個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相關聯嗎?它們成什么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教師出示問題:小明和小剛測量出旗桿影子長21m,請問旗桿有多高呢?根據剛才我們判斷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討論交流。
2.小結方法
教師:你覺得我們在用正比例知識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時候,步驟是怎樣的?(初步歸納,不求學生強記,只求理解。)
(1)設所求問題為x。
(2)判斷題中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驗算,寫答語。
四、練習應用
完成練習十二的5,6,7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正比例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數圖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數圖象是直線,會畫正比例函數的圖象;進一步熟悉作函數圖象的主要步驟。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燕鷗飛行路程問題”的探究和學習,體會函數模型的思想。
②經歷運用圖形描述函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經歷探索正比例函數圖象形狀的過程,體驗“列表、描點、連線”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結合描點作圖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②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勇于探究數學現象和規律,形成良好的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正比例函數圖形的形狀,會畫正比例函數圖象。
教學難點:
正比例函數解析式的理解教學方法:探索歸納,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
1、(1)你知道候鳥嗎?
(2)它們在每年的遷徙中能飛行多遠?
(3)燕鷗的飛行路程與時間之間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教師用課件展示問題。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燕鷗,然后思考并解答課本上的問題。學生自主解決三個問題。教師在學生得到結論的基礎上提醒:這里用函數y=200x對燕鷗飛行路程和時間規律進行了刻畫。
【設計意圖】從具體情境入手,讓學生從簡單的實例中不斷抽象出建立數學模型、數學關系的方法。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①理解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數圖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數圖象是直線,會畫正比例函數的圖象;進一步熟悉作函數圖象的主要步驟。
教師用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聲朗讀,記憶。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目的的進行本節課的學習。
三、自學質疑:
自學課 ……此處隱藏19833個字……'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課時安排:
正比例和反比例(4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成正比例的量
教材第62—63頁的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3題
課型
新授
本單元教時數:4本教時為第1教時備課日期月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根據正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光盤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教學例1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
2、這兩種量的數據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餓量,時間在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但是,你能發現什么呢?
如果學生發現不了,就要求學生寫出幾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這個比值是什么呢?
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例1中的變化與不變
4、介紹成正比例的量
指名說說,表中有哪兩種量
引導學生觀察,
指名說一說。
啟發學生從“變化”中尋找“不變”。
學生試著回答,教師幫助完成。
二、教學試一試
1、出示教材試一試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學試著完成,并交流回答四個問題。
三、概括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例1和試一試,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揭示課題(板書)
3、用字母怎樣表示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呢?
y:x=k(一定)
學生完整的說一說例1和試一試成正比例關系。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練習十三第1題
重點讓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三第2題
4、做練習十三第3題
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的結果來判斷。完成書上的問題
重點讓學生理解: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的量。
獨立判斷,交流時說出判斷的理由。
學生先各自算一算,交流,說出思考過程。
指名判斷,交流時說出思考過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或糾正。
學生理解題意,然后在書上畫一畫,算一算,填在書上。
五、全課總結
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說一說
板書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k(一定)y和x就成正比例的量
課后感受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正比例的意義及其圖像
教材第63頁例2,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4、5題
課型
新授
本單元教時數:4本教時為第2教時備課日期月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的圖象,并借助直觀的圖象加深對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的認識。
2、使學生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正比例的圖象,并借助直觀的圖象加深對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的認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
教學準備
光盤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教學例2
1、先出示例1的表格
談話:同學們,像例1中成正比例的量的數據,有時也可以用圖象的形式來表示。
出示已標出縱軸、橫軸以及相噶關信息的方格圖。教師先示范描一兩個點(邊講解邊示范),你們會描點嗎?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點的排布規律,并用直線連起來。
提問:(1)圖中的a點表示1小時行80千米,b點表示5小時行400千米,你知道其它各點分別表示什么嗎?(任意指幾個點讓學生回答)
(2)圖中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嗎?
(3)根據圖象判斷一下,這輛汽車2。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行駛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時?
學生描點。
學生按要求操作完成。
指名回答
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以啟發先在橫軸上找到表示2.5小時的點,并從這點起作縱軸的平行線,從而得到與已知圖象的交點;再從交點起作橫軸的平行線,從而得到與縱軸的交點;最后依據與縱軸的交點進行估計。
二、鞏固練習
1、練一練
學生做好后展示學生畫的圖象,共同評議
問:你們畫出的表示打字時間和打字個數關系的圖象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第(3)個問題
追問:你是怎樣判斷打750個字用多少分鐘的?估計7分鐘、10。5分鐘呢?打450個字、625個字各用幾分鐘?
2、練習十三第4題
既可以根據圖象的特點說明,也可以從圖象上選取幾個點,求出比值來作判斷。
第二題要求估計,答案出入是允許的
3、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組織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方法,加深認識。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學生相互間說一說
學生回答,要說明理由
討論第(4)小題后,引導學生在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三、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知道今后還可以根據什么來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嗎?
說說,議論議論。
板書
正比例的意義及其圖像
例2(圖像)
課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