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也讓高冷博物館萌萌噠
記者也注意到,近年來,當“顏值爆表”的萌寵與博物館相遇,看似高冷嚴肅的博物館也變得“年輕態”起來。故宮的貓敦煌的狗,都是帶動人氣的網紅。每只貓都有獨立的名字,定期洗澡、專人喂食,故宮博物院的 “御貓”是紅墻內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成為無數攝影愛好者的經典素材。
在觀復博物館,“觀復貓”更是文化大使,掀起一股萌萌噠傳統文化潮。它們不僅擔負起防止鼠患出現的職能,還通過自己萌態可掬形象吸引著眾多參觀者慕名前往。南京朝天宮博物館里的貓也是頗受歡迎的網紅,還被做成了文創。
從國外博物館的例子來看,4月4日是世界流浪動物日,位于希臘雅典的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在臨近的周日舉辦特殊的開放活動,歡迎觀眾攜帶寵物入內參觀,不少觀眾攜帶寵物狗進入參觀。寵物是人類的朋友,盡管寵物“到訪”增加了博物館的服務和溝通成本,原則問題無法打破,但相關寵物主題活動也為博物館和寵物愛好者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有業內人士認為,博物館作為公共場所,需要平衡文物保護和公眾需求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游客對文物安全的意識。同時,也可以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一些針對寵物的活動和設施,比如寵物友好型公園等,讓寵物和主人能夠更好地享受公共空間。
也有網民提到,這場討論的意義在于,當下寵物文化盛行,對博物館服務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更高要求,能否考慮提供寵物友好的設施和活動,但同時也要對寵物的進入進行嚴格的管理和限制。這需要博物館制定一些科學、合理、人性化的規定和管理措施,以確保文物安全和參觀者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