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的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等等的習俗,而且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既然這樣,那么你知道2022年的臘八節是什么時候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22臘八節的農歷時間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2022臘八節的農歷時間
臘八節是農歷十二月初八
2022年臘八節時間是2022年12月30號,星期五,農歷2022年臘月初八。
臘八節是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歷史上曾涌現出一大批專為“臘八節”而創作的詩詞作品。
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的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為相傳在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初八,所以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的時候,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傳統習俗,河南等地方,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的習俗
1、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 ”大家飯” 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于佛教。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并延續至今。
在我們老家北方,臘八粥熬好之后,要贈送親友,-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后才是全家人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胳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臘八醋臘八蒜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 -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 "臘八醋” 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實,臘八蒜與”臘八算”諧音,意為臘月初八算賬。- 家人把一年的收支、虧計算清楚,該還債的準備還債。.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4、臘八豆腐
在安徽省黟縣地區,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后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小洞,放入適量食鹽,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干,即成臘八豆腐。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松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
5、臘八面
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般是不喝粥的, 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備用,豆子提前泡-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豆子熟透,中面。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據說,人吃了"臘八面”,福壽、樂,平安;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 .而,莊稼人特別敬重臘八節的“臘八面”。
臘八節的神話傳說
傳說一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的時候,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小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節的詩句
1、賀李湘棻太史新居—對聯
清·吳步韓
一笑弄諸孫,臘八粥中分棗子;
雙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2、臘八粥(乙丑)
清·王季珠
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
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
3、臘八日園梅有開者(己丑)
清·阮元
雪后云陰意冷清,閒隨雙鶴繞園行。
梅花有性真天放,得到開時便縱情。
4、臘八日煮粥感賦
清末·陳曾壽
其一
香粥分雛鬧膝前,兒時風味渺如煙。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懺平頭六十年。
5、臘八危家餉粥有感
宋·趙萬年
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
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
6、殘歲即事(庚午年)
明·王彥泓
雪霽寒新臘八天,侍兒擎燭過妝前。
肉糜舊話重拈起,引得紅腮一笑嫣。
7、臘八日
明·楊慎
御溝回合咽冰泉,宮樹霏微變冷煙。
丑應商春才八日,戍從漢臘已千年。
彩毫想繼銀罌句,玉燭仍稽寶蘡篇。
隔戶車聲流水過,卻疑豳鼓奏村田。
8、己卯臘八日雪為魏伯亮賦
元·虞集
官橋柳外雪飛綿,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曉分驚臘日,獵圍晨出憶殘年。
白頭長與青山對,華屋誰為翠黛憐。
惟有寒梅能老大,獨將清艷向江天。
9、臘八日早漫成
宋·張即之
簿書應接一身兼,減卻新詩上筆尖。
愧我世無分寸補,為農憂有歲時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閒飲水甜。
昨夜一番鄉屋夢,寒梅香處短筇拈。
10、臘八日破曉過錫山作
清·洪亮吉
山雨接天白,破寒溪上來。
北風吹別袂,南酒勸銜杯。
宿鳥依林顫,驚魚蹴浪回。
呼僮泛膏粥,聊賞膽瓶梅。
11、臘八日懷圣仆
明·葛一龍
懷君八日語,五見十年中。
險阻貧兼病,西南北又東。
兩鄉侈各健,一粥喜遙同。
木末臨清曉,應披看雪紅。
12、臘八日未雪不寒
宋末元初·方回
寒暖違時節,于民有弗堪。
豈應今臘八,恰似舊春三。
夜爐蒸膚汗,朝壺溢唾痰。
渾疑北風雪,不肯到江南。
13、庚辰臘八日大雪
宋·張耒
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
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
何日依禪宿,鐘魚自有時。
14、偈頌
宋·釋師觀
臘八是今朝,如來成道日。
夜半見明星,從此生荊棘。
荊棘生人間,天上錯流傳。
15、臘八日巳分大雪
近代·汪石青
春痕掐到雪中條,忽驚臘八是今朝。
先生大笑沖寒起,蹇驢一徑踏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