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1設計意圖:
云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省份。每個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豐富多彩的藝術生活,歌舞、繪畫、雕刻等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彩云之南"是云南省的美稱,正是這詩意的別稱,形象的概括了云南大地的美麗、富饒、神奇多彩。希望通過《我的家鄉民族多》這個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云南、了解家鄉,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了解三月街的活動,初步了解白族服飾的特點。
2、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電影《五朵金花》
活動過程:
1、初步了解白族最盛大的節日--三月街請幼兒觀看《五朵金花》前十分鐘的視頻: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一個地方過一個很盛大的節日,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來看一個視頻,看完以后老師要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這個節日叫什么名字?在這個節日里人們干些什么?
看視頻。
請幼兒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這個三月街是我們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點蒼山腳下舉行,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到這里。三月街是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拿一些東西去買賣,同時還會進行一些歌舞表演和賽馬。"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說的就是大理州民族節三月街。
2、初步了解白族的服飾剛才小朋友們有沒有注意看剛才視頻里的那些人穿著的衣服?
那是我們白族的服裝,是很多年前的款式了。
讓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問幼兒看到了什么?衣服主要是什么顏色的?(白色)教師小結:白族最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
現在我們來看看頭飾請一個小朋友來說說一說,這個頭飾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這個頭飾上都有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小結:這一頂漂亮的頭飾囊括了大理"下關風,上關花(山茶花,杜鵑花),蒼山雪,洱海月"的優美景致。那發辮下盤著的繡花頭巾,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山茶、杜鵑花,代表大理四季盛開的鮮花;頭巾一側垂下雪白的纓穗飄飄灑灑,象征著終年吹拂的下關風;而繡花頭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絨毛,形象地表現了蒼山頂上那冰清玉潔、經夏不消的皚皚白雪;美麗的發辮似一輪彎彎的月兒掛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輪明月。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逛了三月街,再讓我們走進白族人家,嘗嘗他們的三道茶好嗎?走吧!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2一、活動目標:
1、知道家鄉的景點和特產,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家鄉的美麗之處。
二、活動準備:
視頻宣傳片《生態旅游——中牟行》、快板《夸夸中牟縣》、課件《中牟特產》、中牟導覽圖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以導游身份,介紹家鄉中牟的地理位置(邊播放導游圖邊介紹——中牟縣位于河南中部,東接古都開封、西鄰省會鄭州)
(二)、基本部分
教師小結:下面就由我這個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景點吧!(同時播放各個景點視頻)
a、綠博園
b、方特歡樂園
c、四牟園
d、潘安游樂園
e、雁鳴湖
f、天鵝湖、等
2、播放記者采訪的.錄像《生態旅游——中牟行》
提問:記者采訪了我們中牟縣的哪些景區?作為一個中牟的小朋友你看到這段視頻后有什么感受?(開心、高興、驕傲、自豪、幸福、榮幸)
3、請幼兒討論:中牟縣有哪些特產?討論后大膽發言。
教師小結:中牟的特產有西瓜、大蒜、雁鳴湖大閘蟹、朱固的蘋果等、弘億莊園的大草莓等等。(同時播放特產視頻)
4、請小游客欣賞小朋友自編自演的節目——快板《夸夸中牟縣》
欣賞完節目,你覺得中牟縣怎么樣?(美、富裕、像人間仙境一樣)
教師小結:我們的家鄉中牟這么美,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本領,將來把中牟建設得更加美好。
5、請小游客畫一處你自己認為中牟最美的景點。
師:小游客們,我們欣賞了這么多中牟景點和特產,大家都美麗大中牟感到自豪,不如我們把美麗的大中牟畫下來,回去介紹給其他的小朋友吧!(幼兒繪畫美麗中牟)
6、請小游客拿著你的畫向大家介紹你所畫的是哪一處景點、它美在哪里?(幼兒相互介紹、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游客們游覽了家鄉的美麗景點,了解了家鄉的特產,最后我想請大家跟著導游跳一曲中牟版《小西瓜》來結束今天的旅行吧。
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3教學目標:
1. 學會表達自己的家鄉在哪里,家鄉的特點和文化等。
2. 能夠感受和了解不同地域的差異,培養對家鄉的熱愛和感情。
3. 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們在團隊中相互交流和幫助。
教學準備:
1. 繪本《啊,我的家鄉》
2. 一幅描繪家鄉特色景觀的圖片和相關的文物。
3. 一些貼紙、彩筆、顏色紙等DIY材料。
教學過程:
1. 聽繪本故事《啊,我的家鄉》
2. 孩子們分組,按照家鄉所在地域組隊,將自己的家鄉和文化等特點介紹給團隊。
3. 學生DIY自己的家鄉特色,可以是折紙、貼畫或是其它主題活動等。
4.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和分享家鄉特色景觀的圖片,然后與學生一起討論文物和歷史遺跡等。
5. 教師組織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家鄉小吃、民俗和節日等特色文化。
6.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設備拍攝自己的家鄉圖片,用PPT或相冊的形式進行展示。
教學反思:
……此處隱藏2735個字……
經驗準備:請幼兒課前收集有關“我和好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以圖畫或圖示等方法記錄下來。
材料準備:紙、筆、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小黑豬嚕嚕》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討論:如果你是小黑豬,要怎么做才能讓小朋友喜歡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學習友好相處的方法。
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已有的`友好相處經驗。
師:平時是怎樣和好友友好相處的?
師幼共同梳理友好相處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謙讓、關心幫助同伴、待人有禮貌等。
3、分組情景表演,體驗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
(1)幼兒分組進行表演,教師指導。
(2)集體分享,為幼兒頒獎。
4、活動結束,進一步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
師:朋友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多開心呀,我們大家一起比一比誰的朋友多把!
活動延伸:
在班級進行“誰的朋友多”的評選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上我是讓幼兒在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并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7活動設計背景
對于生活在民族地區的幼兒來說,教育活動的開展圍繞著本民族的本土特色進行將使孩子的需求和興趣點。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觀察引導幼兒發現家鄉的美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2、引導幼兒大膽的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當導游描述家鄉美景從而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能用通順的語言來描述家鄉。
教學難點:幼兒能用一些描寫美景的詞語來描述家鄉的.美景。
活動準備
1、康定的幾處風景圖片。
2、 康定情歌輕音樂。
3、 兔八哥圖片。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引入:播放《康定情歌》輕音樂讓幼兒欣賞歌曲的基礎上老師開始進行語言引入并播放音樂和康定的風景圖片:康定是一座美麗的溜溜的城四季如畫,康定情歌更是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小朋友們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風景如花的溜溜城里真幸福。
二、情景創設出示兔八哥圖片:昨天動畫城的兔八哥給我打來電話說他想來康定旅游可是沒有導游,老師想推薦我們班的一位小朋友做他的導游來為他介紹一下我們的家鄉。
三、我是家鄉小導游:
活動要求:
1、小組內夸夸自己的家鄉并推選出一位代表上臺來介紹。
2、主要介紹家鄉的美景可以根據老師剛才展示的圖片進行介紹。
3、在介紹中可以借助老師來為你的介紹添彩。
四、評選出兔八哥的小導游。
五、自由活動:
我要大聲對家鄉說
六、結束部分:
語言引導幼兒用歌聲的形式來表達對家鄉美的贊美。
教學反思
通過上《我的家鄉》這堂課后讓我有一下反思:
1、課前準備還應準備一些人文圖片這樣可以使幼兒的表達面更廣一些。
2、幼兒在當小導游這一部分時可以給幼兒設計一些區域角這樣更直觀。
3、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并幫助那些詞語匱乏的幼兒在介紹時“老師和你一起為你的介紹添添彩好嗎?”
4、整個教學中有師生的互動但比較欠缺主要一幼兒為主。
如果讓我重新再上一次我會在開課時用故事的形式來進行開課并且在教學環節上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多注入一些游戲活動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活動。
大班社會我的家鄉教案8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的概念,并能指認家鄉所在的位置。
2.綜合運用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段概述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
3.通過家鄉文化的講解和互動,增進幼兒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激發幼兒們對家鄉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
1.讓幼兒理解家鄉的概念,明確家鄉所在的位置,了解家鄉的基本情況。
2.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綜合運用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段概述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
教學難點:
1.如何讓幼兒綜合運用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段概述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
2.如何通過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對家鄉文化的了解。
教學準備:
1.圖片、PPT等教學輔助工具。
2.家鄉文化材料。
3.繪畫、剪貼等手工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唱歌《我的家鄉》,讓孩子們了解家鄉的概念和意義。
2.出示一張地圖,讓孩子們找出自己家的位置,然后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最終找到自己的家鄉。
二、情境引入
出示一張家鄉的圖片,介紹自己的家鄉,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和表現方式介紹自己的家鄉。
三、學習重點
1.讓孩子們綜合運用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段,繪制自己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
2.讓孩子們了解家鄉的文化,用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
四、學習難點
1.通過繪畫、剪貼等手工材料,讓孩子們綜合運用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段概述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
2.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家鄉文化,激發幼兒們對家鄉的熱愛情感。
五、課堂互動
1.以游戲的形式,了解家鄉的文化。
2.通過互動的方式,展示孩子們繪制的家鄉景觀和文化。
六、課堂總結
1.讓孩子們回顧學習內容,鞏固所學知識。
2.回答家鄉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們對家鄉的文化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七、作業布置
1.讓孩子們繼續繪制自己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并以文字的形式介紹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課程的設計,孩子們可以對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增強孩子們對家鄉的熱愛情感。同時,通過繪畫、游戲、互動等多種方式的結合,讓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加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