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庭中半是苔②,桃花運凈盡花菜開。③ 種桃道士歸哪里④,前度劉郎今又來。注解①公年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觀賞花踏青寫后,劉禹錫又貶謫出京,十四年后重被招回,寫出此篇。②半畝庭中:指玄都觀百畝大的觀園。苔:綠苔。③凈盡:凈,空無所有。盡:完。④種桃道士:暗喻當時打壓王叔文、遣責劉禹錫的權勢們。譯文翻譯玄都觀諾大院落中有一半爬滿了綠苔,原盛開的桃花早已化為烏有,僅有花菜在對外開放。此前這些不辭辛勞種桃的道士現如今那邊來到呢?上次因看賦詩而貶謫出北京長安的我----劉禹錫又回來啊!這首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劇贈看花諸君子》的續集。詩前有創作者小序。其文云:“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沒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連縣),尋貶朗州諸葛。居十年,召至京中。每個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市滿觀,如霞光,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導客陪王,再游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片搖擺不定于清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時金剛級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晰,作家因寫了看花詩譏諷權勢,再度貶謫,一直過去了十四年,才又被招回北京長安就職。在這里十四年中,皇上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部門變化非常大,但政治斗爭仍在再次。創作者寫這首詩,是有心重提舊事,向打壓他的權勢考驗,表明決不會由于屢屢報仇就妥協讓步。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劇贈看花諸君子》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外表上看,它僅僅寫玄都觀中桃花運之興衰生死存亡。廟宇中十分寬敞的城市廣場早已一半爬滿了綠苔。常常有人跡的地區,綠苔是長不起來的。半畝城市廣場,半是綠苔,表明其地已沒有人來游賞了。“如霞光”的滿觀桃花運,“蕩然無復一樹”,而替代了它的,原是不能供觀光的花菜。這幾句寫下一片荒蕪的風景,而且是通過繁榮昌盛之后的荒蕪。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劇贈看花諸君子》之“玄都觀里桃映日”,“沒有人不道看花回”,產生明顯的對比。下幾句由花事之變化,開斷到自身之升勝敗,因而連續想起:不但桃花運蕩然,游客滅絕,便是那一位不辭辛勞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但是,之前看花賦詩,因此貶謫的劉禹錫如今倒又返回北京長安,而且重游舊地了。這一切,是不可以意料的。言底下無限的感嘆。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則以桃花運比領秀,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劇贈看花諸君子》同樣。種桃道士則指打壓那時候革新運動的當政者。這些人,通過二十多年,有的去世了,有的失勢了,因此被她們破格提拔上去的領秀也就跟隨更改了她們原來的煊赫氣勢,而讓坐落于此外一些人,正如“桃花運凈盡花菜開”一樣。而桃花運往往凈盡,則恰好是“種桃道士歸哪里”的結果。作家想的是:這,也就是俗語說的“樹倒猢猻散”。而這時,我這個被擠兌的人,卻又回家了,難道說是那些人能夠想到的嗎?針對抹殺那一次政冶改革的政敵,作家在這兒投之鄙夷的取笑,進而表明了自個的頑強和開朗,表明了他將再次作戰下來。劉禹錫玄都觀兩詩,全是以比較的方式,對那時候的角色和事件進行譏諷,除開寄托的意思以外,依然展現了一個單獨而詳細的意境。這類藝術表現手法是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