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常見的行為,無聊到什么都不說,但能說點什么,僅此而已,也許可以稱之為徒步。
這是2012年10月31日,小光棍節的前一天。 太陽很亮,但氣溫徘徊在零度左右。 路線也已經規劃好了,目的地是林迪安,總距離75公里。 五個人,翹了一天課,環游世界。
一步一步走著,機械化,腦子里思緒萬千,汽車一波一波的駛過,車牌瞬間出現,一眨眼就平行于路的兩端。 我們傻嗎?不要使用方便舒適的交通工具。開始這個原始運動。哦,不,應該叫感動。 可惜我回答不了為什么。依稀記得我們向路人問路時遇到的異樣眼神。只是有點尷尬。 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離開,就像不知道人為什么來一樣。我把它歸功于我內心的牽引,我內心的跳動——也許這就是在這個年少輕狂的年紀,所謂的精神追求。
累并不是我旅途中最大的障礙。 最大的是沉默。 除了汽車聲和偶爾的動物聲,一路上一切都仿佛凝固了。如果太陽沒有偷偷泄露,也許我以為自己在原地踏步,一成不變的風景,一望無際的田坎,望向前方沒有希望,終究只剩下一條無盡的路。 走了大概30公里,我的心靈躁動僵硬,吞噬著我所有的思維方式,感覺自己在和吳剛白切廣西。 才30多年,卻12點多了!青春的奔涌受到了重創。休息一會兒,放下不必要的雜念,比如一口水,一根煙,一泡尿,一起背上行囊,然后出發。
下午沙沙作響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耐力和意志力的時候。 還是那條路,寒風依舊干燥,我的眼睛盯著黃黃的玉米稈,一堆堆延伸到地平線的盡頭,路消失在眼前。 同伴們也開始抱怨了。除了偶爾拍幾張照片,這段孤獨的旅程讓他們獨自喘息,低著頭走著,卻沒有任何希望。 我對那些投訴一無所知。我還是我,渴了,繼續走。 風景與我無關。所有人都與我無關。我只是在堅持。我不知道,也許我知道。也許是那一步一步讓我心安理得,從那個念頭的折磨中解脫出來。 因為我也害怕自己會突然說放棄;突然抬不起灌滿鉛的腿;突然迎合風景,給自己找個借口打個盹;突然忘記了磨練意志。 我在做什么——走路;我在做什么-走路!在心里不停的冥想,看著遠處一望無際的路。
目的地的到來迎來了一場溫泉的洗禮。 疲憊、酸痛和疼痛此刻已經消失,換來一陣陣精致的舒適!美好的時光怎么解釋那種滿足感,那種一旦閉上眼睛就能安心接受的禮遇? 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泡
吃個飯躺床上。現在是8點43分。 人,真的很累;夜色朦朧,幾個同伴鼾聲連連。 只有我,盡管我抗議著疼痛,還是翻來覆去,思緒不知去向。回來,想想今天的一切,那么平凡又那么不平凡。 一路走下來,腳印給了我的不僅僅是意志的磨煉,更是給了我思考的空間——廣闊的天地,藍天白云。 當我在迷茫中向前狂奔時,廣袤無垠從未離開,見證著我破舊的膠鞋,我被風吹起的頭發,我被拉長的身影,也見證著我蹉跎的青春里一起留下的微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迷迷糊糊中,我開始收拾行李,揚長而去。 一步一步走向下一個天堂,也許我只是睡著了,也許我的夢就在前方指引。 一切都太安靜了,無法重演,流浪在另一個國度。
今年,我又開始輕佻了。